1.铸币权与共识
谁没想过自己有一台印钞机的美梦呢?
任何人都可以发行属于自己的货币:写一张借条。
假如你衣冠楚楚、开着保时捷,你写的借条会被更多的人认可。
你可能一开始是找张三借的钱,张三又把这个借条转给了李四,并且在借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作为担保,李四又转给了王五…
你的借条成为通货,每个人都相信你,甚至都不会有人来找你去兑现你的借条。
你写更多的借条,直到有一天有人找你兑现。
1.1 银行的金字塔体系
如果你给上门要债的人写一张面值等额的借条,那么你就相当于是央行。
如果你给上门要债的人写一张面值更大的借条,那么你就相当于银行。
如果你把借条撕了,那么你大爷的就是政府。
如果你去银行取钱,乖乖得把钱还给人家,那么你和我一样是个普通人。
你的信用依赖于更高等级的信用机构来进行清算。
村镇银行的结算依赖大银行,大银行的结算依赖央行,层层叠叠如同金字塔体系。
等级越高的机构,拿到的贷款利率越低。
反之如果你有写借条的能力,而又无人约束的话,情况会如何呢?
你会竭尽全力地写借条。
1.2 证券化与财富幻觉
假设小明有一家生产月饼的店,通过一些关系拿到了一些事业单位的订单。
小明和事业单位的老板商量,“中秋佳节临近,为了体现贵公司的人文关怀,我可以提供面值 200 块的月饼消费券。贵司员工凭券可以在本店买到 200 块一盒的月饼。因为贵公司一直是我店尊贵客户,所以打 9 折只需要 180 块一张。”
对方老板听完笑哈哈,一笔愉快的生意谈好了。在小明把 10000 张月饼券卖给事业单位的老板之后,又找了店里伙计在单位员工下班后,用 160 块一张回收月饼券。
满打满算,小明发了 10000 张月饼券,回收了 8000 张,相当于白赚了 16 万,最后只需要生产 2000 盒月饼。
现代的金融工程将物理世界的各种东西证券化,就像这些月饼券一样,当我们拿到这些月饼券时,我们直观地认为,我们终将买到自己的月饼,然而事实并不如此。正如次年 11 月螃蟹券一样,也许这些螃蟹券对应的螃蟹就像獐子岛的扇贝一样神奇地消失了呢,或者从未存在过呢?
我们接受 100 块纸钞这张央行的借条时,是因为其他人也接受。
疫情之下,我们用可乐或者香烟来换取邻居的蔬菜水果粮油时,是因为别人也接受它。即便别人不接受,我们至少还能自己把可乐喝了,获取味觉价值。
1.3 共识的形成
货币是一种共识,是如何形成的呢?
只需要暴力或者一个故事。
我们相信人民币,是因为缴税必须用人民币、是因为有国家暴力机器维持人民币的信用。
中世纪的富商花重金买赎罪券,是因为相信死后上天堂的故事。
韭菜买宁德时代的股票,是因为相信全世界的马路上都是新能源车,并且用的都是宁德时代的电池。
萨达姆被抓获时,车上有几麻袋美元,是因为美元占全球交易量的百分之八十,并且美帝的军费支出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我们相信比特币,是因为我们相信了去中心化的故事。
与其说比特币是一种货币,不如说比特币是形成共识的机制,恰好可以用来交易。
这也是区块链的基石。
2.共识 OR 骗局
关于区块链是革命还是骗局的争议从未断过。
笔者认为一句话可以区分:区块链形成共识的机制是一种革命,而其交易属性则带来了庞氏骗局。
正如我们对 Nike 的共识,关于其 “Just do it” 的文化,关于其运动文化的精神价值,这是一种共识,而非骗局。
基督教是一种共识,而赎罪券则是骗局。
对于区块链,我们应该有动态的认知。
当推特 CEO 的首条推文作为 NFT 去年拍卖出 290 万美元时,时至今日这个 NFT 只值 277 美元。
这是骗局还是共识呢?我认为都是。
当它值 290 万美元时,是因为它传递了一个概念。
“人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财产,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即使一个人肉身毁灭,凭借 12 个助记词或者密钥,他的财产所有权仍然有效。
如果这句话还不够激动人心的话,“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则更加有力。
对一个身处土地公有制国家的公民来说,对一个在瘟疫时生病都是有罪的城市居民来说,这个概念有多大的意义自不必言说。
当它只值 277 美元时,它的价值被其他 NFT 分散了,所剩的只不过是这条推文本身的价值。
3.乌托邦及其危机
web3 不仅传递了 “人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的隐私也是如此” 的精神,更传递了一个更深刻的概念:“人可以选择的权力,选择勇敢,选择有什么样的个性,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权利并昭告天下。”
事实上每代年轻人都想选择成为自己,与众不同。
以前的 90 后花重金装扮 QQ 空间、QQ 秀,现在的 00 后花重金请画师给自己画动漫人设,甚至乎为自己的人设开始二次的故事创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同时人也是社会动物,以前的人通过 Instagram 朋友圈点赞数获取社交货币、社交价值。现在的人拍抖音、聊 ClubHouse、NFT 获得社交货币。人是需要表达的动物,换而言之谁想没朋友,谁小时候没幻想过加入一个神秘的组织?
与此同时,圈层化正在或已经形成,比如手办圈、汉服圈、Cos 圈、游戏圈…由此产生的共识都可以产生一个 web3 项目。 而有的 web 3 项目组织形式,本身就是一个 DAO 组织。
STEPN 的 Move to Earn 传递运动的体育理念大获成功后,其他的 X to Earn 的理念自然会跟进。
在政府事业单位,50 岁才刚刚担当大任,在传统互联网 35 岁就已经看见天花板,在 web3 连小学生都开始出教程了,这种年轻化的趋势是否也说明了长江后浪推前浪 ?
当然,web3也有其危机:
- 共识危机
- 政治危机
- 技术危机
当共识危机产生时,也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到了尽头,那么其会陷入死亡下降螺旋,正如同荷兰的郁金香危机一般。
web3 也时刻面临着政治危机,比特币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法币的权力,使得其遭受封禁。
同时它也存在技术危机,比如比特币完全分布式导致过慢的交易速度。比如分布式应用代码自身的漏洞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失败。
最后
人类不断迁徙,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家园。当传统互联网走到尽头,web3 是否会成为更好的家园呢?